陜西組織一批產業鏈重點企業參加珠海航展,以推動省內航空、民用無人機等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十一月十四日,珠海航展上,西安愛邦電磁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向參展觀眾介紹公司展品。受訪者供圖
11月14日,珠海航展上,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參展觀眾介紹公司的展品。受訪者供圖
記者楊曉梅
“航展上,我們首次展出了再生鈦合金技術產品。”11月12日,陜西天成航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成航材”)總經理車偉在電話里說。
當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珠海航展”)開幕,吸引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企業參展,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尖”展品集中展出。
“闖”珠海航展,天成航材是第2次。作為國內領先的航空級鈦合金研發制造企業,天成航材除了展示再生鈦合金技術及其推廣應用情況,還展示了公司的招牌產品——航空緊固件用盤圓絲材、發動機葉片用細晶棒材……
“鈦及鈦合金、航空產業是陜西的優勢產業,也是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車偉說。
陜西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鈦及鈦合金生產基地,已聚集相關企業800余家,形成了“外購海綿鈦—鈦鑄錠—鈦加工材—鈦復合材—鈦材深加工產品”產業鏈和較為完整的產業服務鏈。2023年,全省加工鈦材約10萬噸,分別占全國、全球加工量的60%、45%,實現產值超800億元。
陜西擁有由中國飛行試驗院國家試飛基地、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基礎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組成的航空制造和低空產業高端科研創新平臺矩陣。全省航空從業人員近15萬人、占全國總量的1/4,集聚無人機研發制造企業300余家。省內航空制造產業體系健全,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生”于斯、“長”于斯的天成航材,“起家”于鈦合金產業,是國內較早涉足鈦合金產業的企業之一,也是陜西鈦及鈦合金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它“瞄”的是航空航天等高端應用領域,已解決多項航空材料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產業向“新”向“綠”變革,天成航材實現了高性能鈦合金再生技術新突破。“再生鈦合金是一種新的技術,可以實現鈦合金廢舊料的充分回收,暢通原材料端到應用端資源循環利用鏈條。”車偉說。
結伴去航展的“小巨人”西安愛邦電磁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愛邦電磁”),今年已是第4次參展,重點展示自主研發的A3等級28V雷電抑制芯片、A3等級高速信號雷電抑制芯片和A4等級RS422信號雷電抑制芯片等新品。
愛邦電磁的名號在業內響當當,擁有國內最大、試驗水平國際一流的雷電與電磁環境實驗室,是強電磁環境效應防護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服務于航空、航天、艦船、電子、兵器等領域,曾助力C919、新舟700、“祥云”AS700民用載人飛艇等完成適航性飛行試驗。
“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愛邦電磁董事長范曉宇說,“閃電、HIRF等強電磁環境下飛行器運行安全是需要攻克的難題,城市低空環境中更為復雜的電磁環境讓安全飛行難度更大。”
低空經濟是當下各地爭相競逐的新藍海,也是今年珠海航展上的熱點。發展低空經濟,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陜西已明確“施工圖”,力爭到2025年,打造全球領先的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創新集群。
愛邦電磁迎來了新機遇,“小巨人”西安羚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羚控科技”)也迎來了新機遇。
“我們展出的FCQ-150是一款油動垂直起降復合翼無人機,能夠攜帶機載衛通設備、PDF集群基站等載荷,協同處理災害現場的拍攝、建模、通信保障等任務,廣泛應用于應急救援、行業巡檢等場景。而GHQ-500是一款大載重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使用便捷等特點,在軍用領域能夠執行偵察、空投等任務。在民用領域可攜帶多種氣象設備,執行人工影響天氣任務。”羚控科技董事長段曉軍介紹。
成立10余年,羚控科技專注于特種無人機產品及仿真測試業務的研發、生產制造和技術服務,現在是陜西民用無人機產業鏈“鏈主”企業。
此次珠海航展,陜西組織一批產業鏈重點企業參展,開展產業鏈招商,以推動省內航空、民用無人機等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羚控科技去了航展,同是陜西民用無人機“鏈主”企業的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諾科技”)也去了,展出的巡飛器系列產品,涵蓋目前主流的起飛重量5公斤—30公斤級別的產品。
這家由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和博士創立的科技公司,憑借在工業無人機領域領先的技術優勢,在武器裝備、能源巡檢等賽道開創了空中機器人空基一體化系統應用的先河,“手握”200余項專利,如今是位列行業細分領域第一梯隊的“小巨人”。
“珠海航展是一張面向全球的開放名片,公司參加航展既是為展示宣介、尋找合作機遇,更是為掌握未來發展趨勢。”因諾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呼衛軍說,“我們將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更多應用落地,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